近年來,重慶市奉節縣創新精康融合“三強服務”,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基本康復服務,促進其回歸和融入社會。
1741596454165_0.6285879982063358.png (648.55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25-3-11 09:21 上傳
重慶市2024年“精康融合行動”渝東北片區現場推進會在奉節召開 建機制強統籌,多跨協同共同發力
出臺《精康服務八條》,創新“社工人員+精防醫生+精康人員”“鎮村人員+社會組織+渝康家園”“公益項目+網絡慈善+公益基金”協同服務機制;整合民政、衛健、殘聯等多部門政策,設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專項基金和5個社區慈善基金,建立“財政資金+福彩公益金+公益慈善金”資金池,投入280余萬元打造精康融合站點、購買專業服務,落實監護人以獎代補等政策補助1萬余人次、1600余萬元。
建網絡強保障,精準服務全面覆蓋
編印《奉節精康服務規范》,首創“社工+醫生+家庭”三方簽約服務模式,打造“醫院治療-社區康復-社會融入”全鏈條服務閉環。組建精康融合百人專家團,設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技術指導中心。構建“縣級指導中心+鄉鎮服務站+村社服務點”三級服務網絡。建成全市首個未成年人社區康復服務中心,成功創建2個市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聯系指導點。整合鄉鎮和村社養老服務中心等資源,打造“渝康家園”服務站33個。搭建集“指揮調度+信息管理+服務監管+數據監測”為一體的遠程服務平臺,暢通醫療轉介綠色通道,轉診危急患者2000余人次。建立“網格員+家庭醫生+志愿者”跟蹤服務小組392個,為精神障礙患者開展“送醫送藥上門”服務1.2萬余次。
創措施強服務,助力患者回歸社會
創新實施“技能重塑-就業幫扶-社會認同”遞進式幫扶措施,建立“五位一體”重點個案康復服務體系,推出愛心超市、康復積分兌獎等措施,增強患者積極性。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32期,引導300余名患者參與農療和家政服務等活動,幫助30余名患者實現手工增收。創新開發公益性崗位,在社區超市、物業公司設立“愛心崗位”,促成10名康復患者社會就業,康復患者及家屬滿意率達100%。
來源:上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