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家養老中,養老助餐服務越來越受關注。“吃得飽”“吃得好”逐漸成為提升老人生活質量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重慶市奉節縣從“一頓熱乎飯”入手,大力實施互助型“孝善食堂”民心項目,實現了為社會家庭減負、為市場主體引流、為政府養老分憂的三贏目標。
“這里的飯菜好吃、健康又便宜。以前自己在家做飯都是隨便應付一下,而現在老年食堂為我們這些住在附近的老人提供了太多便利。”今年70歲的奉節縣魚復街道居民王樹新說。
奉節縣魚復街道明良社區孝善食堂開張以來,為附近的老人提供了家門口的“暖心味道”。孝善食堂本著服務老人的原則,根據老年人的飲食特點,制作少鹽、少油、易消化、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的菜品。同時,食堂助餐實行差異化優惠價格:60至79歲老人用餐7折,80至89歲老人用餐5折,90歲以上老人免費用餐。
640.jpg (235.09 KB, 下載次數: 22)
下載附件
2024-9-11 14:37 上傳
在奉節縣魚復街道明良社區孝善食堂,客人正在排隊取餐。 老年食堂帶來了諸多便利,而如何長效、可持續地運營老年食堂一直是一個難題。對此,奉節縣的老年食堂使用多種策略,不斷加強自我造血能力,按照政府主導、企業承接、社會參與、居民受益、覆蓋城鄉的思路,多元化推進養老用餐服務體系建設,讓老人們都能吃上香噴噴、熱騰騰的飯菜。
“本身我經營著一家服裝廠,工人們也需要吃飯。魚復街道明良社區孝善食堂采用工廠食堂、老年食堂、私房菜多合一的經營方式,既減少了食堂的運營成本,又拓寬了食堂的收入渠道。”魚復街道明良社區孝善食堂負責人朱榮輝說,食堂一天能接待約150位居民,此外還會給附近的小區、醫院等提供送餐服務。
據介紹,奉節縣按照“分步建設、梯次推進、全面覆蓋”的建設思路,從布局上建立基本助餐、特色助餐、公益助餐三張網;從模式上推出資源整合型、功能拓展型、社會合作型、配套新建型、便捷助餐型等五種服務模式;從可持續上推出場地協調、建設補助、運營扶持、品牌獎補、公益慈善等政策激勵舉措。截至目前,全縣先后聯建49家“孝善食堂”,在10家高中檔餐廳設立“老年餐桌”,并建設老年助餐點66處,已經基本形成覆蓋城鄉、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
來源:新華社、奉節民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