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ang. 于 2021-8-6 12:01 編輯
炎炎夏日,隨著氣溫攀升,空調(diào)開始陸續(xù)在各家各戶粉墨登場。在享受陣陣清涼的同時,鼻塞、頭暈、腰酸背疼等種種令人困擾的“空調(diào)病”也頻頻發(fā)作。有專家提醒,嬰幼兒、鼻炎患者、脾胃虛寒者、過度疲勞者以及久坐辦公室的白領等“脆弱人群”尤其要注重空調(diào)房的保暖防寒,謹防感冒,如果不幸“中招”,一定要分清癥狀再用藥。
感冒有很多種類,中醫(yī)把感冒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時行(疫)感冒和暑濕感冒。
中醫(yī)
微信圖片_20210806113343.png (8.44 KB, 下載次數(shù): 11)
下載附件
2021-8-6 11:35 上傳
西醫(yī)把感冒分為: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
微信圖片_20210806113352.png (2.22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2021-8-6 11:35 上傳
不同的感冒有不同的癥狀和不同的治療方式:
1.風寒感冒
癥狀: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肢節(jié)酸疼,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藥物:荊防顆粒等。
2.風熱感冒
癥狀:發(fā)熱,微惡風寒,或有汗,鼻塞噴嚏,流稠涕,頭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辛涼解表,宣肺清熱。
代表藥物:柴銀顆粒/柴銀口服液等。
3.時行感冒
癥狀:呈流行性發(fā)生,寒戰(zhàn)高熱,全身酸痛,酸軟無力,舌質(zhì)紅、苔黃,脈浮數(shù)有力,或有化熱傳變之勢。
治法:重在清熱解毒,疏風透表。
代表藥物:鼻淵通竅顆粒等。
4.暑濕感冒
癥狀:俗稱“熱傷風”,發(fā)生于夏季,面垢身熱汗出,但汗出不暢,汗出熱不退,身重倦怠,頭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黃,胸悶欲嘔,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浮脈或數(shù)脈。
治法:清暑祛濕解表。
代表藥物:暑濕感冒沖劑、藿香正氣丸等。
5、病毒性感冒
癥狀:具有群發(fā)性特點,高熱寒戰(zhàn),頭痛,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治法:通常以緩解癥狀、縮短病程和防止并發(fā)癥為主,包括退熱藥和止疼藥等,一般1周后,患者可自然恢復。患者應多飲水和多休息,并補充大劑量維生素C(成人1000毫克/日,兒童500毫克/日)。
微信圖片_20210806113357.jpg (32.68 KB, 下載次數(shù): 10)
下載附件
2021-8-6 11:35 上傳
6、細菌性感冒
癥狀:具有散發(fā)性特點,患者身旁少有或沒有同時上感發(fā)熱病人。頭痛,鼻塞,膿涕,扁桃體或咽部紅腫及疼痛,白細胞升高,這時身體會發(fā)燒,頭痛,咽痛,咳嗽,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發(fā)支氣管炎,肺炎等,細菌性感冒可由病毒性感冒轉(zhuǎn)化而來,也可一開始就是細菌性感冒。
治法:適當服用一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
此外,感冒伴有急慢性扁桃體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時,還可服用銀黃含化片,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上述的藥物更多的是起到一個緩解癥狀、減輕痛苦的作用。雖然感冒是件小事,但鼻塞、頭痛、發(fā)熱也是很很讓人困擾的。平時生活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預防感冒的發(fā)生:
1、注意保暖。即便是炎炎夏日,在空調(diào)房里也需要注意保暖哦。
微信圖片_20210806113401.jpg (15.84 KB, 下載次數(shù): 13)
下載附件
2021-8-6 11:35 上傳
2、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利尿排毒,有助于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
微信圖片_20210806113405.jpg (29.42 KB, 下載次數(shù): 10)
下載附件
2021-8-6 11:35 上傳
3、加強運動,增強抵抗力。
微信圖片_20210806113409.jpg (9.18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2021-8-6 11:35 上傳
4、補充營養(yǎng)
微信圖片_20210806113413.jpg (14.95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2021-8-6 11:35 上傳
5、經(jīng)常泡腳
微信圖片_20210806113416.jpg (35.94 KB, 下載次數(shù): 22)
下載附件
2021-8-6 11:35 上傳
6、儲備必備的藥品,如維生素C等。
微信圖片_20210806113421.jpg (92.87 KB, 下載次數(shù): 10)
下載附件
2021-8-6 11:47 上傳
希望大家在度過清涼一夏的同時,能只要清涼,不要感冒,杜絕“空調(diào)病”哦。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