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爺爺和李奶奶可以說是老年夫妻里的楷模,無論何時見到他們都是雙入雙出,散步一起,就醫一起,就連參加社工組織的活動也是夫妻一起。牛爺爺因為腿腳不太方便,無論何時都能看到李奶奶緊緊牽住牛爺爺的手,并肩同行。
當社工問及二人是如何把他們的婚姻經營的如此幸福時,兩位老人相視一笑,然后談起了他們愛情過往。
牛爺爺年輕那會兒是位軍人,李奶奶是醫院的護士。二人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在組織的“撮合”下,牛爺爺和李奶奶就那么順其自然的走到了一起。
hbimg.b0.upaiyun.jpg (80.23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21-5-10 17:37 上傳
牛爺爺說,年輕那會兒李奶奶可漂亮了,高高的個子,白白的皮膚,第一次見面時李奶奶又安靜又溫柔的坐在那里,牛爺爺第一眼就相中了李奶奶。見面結束后忙跟組織表達了自己肯定的態度,牛爺爺笑說“生怕媳婦兒被別人看上了,所以得快點”。
60年代的婚禮不像現在那么隆重,組織批準后,兩個人的被子搬到一起就算結婚了。簡簡單單反而成就了那個年代純粹的愛情。
s8.sinaimg.jpg (37.04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2021-5-10 17:38 上傳
幸福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結婚不久,在部隊任職的牛爺爺就被調到了外地,兩人就此過上了聚少離多的生活,往往是等上幾個月才能見得上一面。即便回家了,牛爺爺在家也待不了幾天就又要回去。那時候算是兩人最艱難的日子,因為牛爺爺不在家,所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務全部落在了李奶奶那消瘦的肩上。李奶奶育有3個子女,每天天不亮,李奶奶就開始了忙碌起來。挑水、做飯、送孩子上學、去醫院上班,下班回來后又要做飯、打掃、洗衣、帶孩子。
因為都是女兒,李奶奶說“女孩子自然是要比男孩子要收拾的干凈得體才行”,因此每天要做得事都要比別家多一倍。即便如此,李奶奶卻從來沒有抱怨過牛爺爺不在身邊,每次書信的內容也是互報平安。
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牛爺爺回家待的那短暫的幾天。一家人吃過晚飯,會一起去公園散步,孩子在前面開心的跑跳著,牛爺爺和李奶奶并肩的走在后面。當社工問及彼此之間會有爭吵嗎?李奶奶說:“就見那么幾天,哪舍得吵架呀,那段日子雖然苦了點,累了點,但是自己和孩子心里有盼頭,盼著他(牛爺爺)回來。每次他回來,什么活都不讓我做,做飯洗衣他全包。他在外面不還是一樣辛苦,回來了還要干活,我倆常常搶著干活”如此珍惜著彼此,社工也羨慕不已。
后來,牛爺爺轉業歸來,多了一個人的分擔,李奶奶輕松了許多。二人一起生活了幾十載,雖然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在不停的變換著,可牛爺爺和李奶奶對彼此的愛自始至終沒有改變。
如今的他們,每一次出門,李奶奶都會彎腰幫牛爺爺系好鞋帶;每個夜晚,李奶奶都會幫牛爺爺蓋好被角再入睡;即使二人已年過八旬,牛爺爺依然凡事謙讓著李奶奶,把李奶奶寵成了“他的公主”;無論去到哪里,都是二人手牽手結伴而行......
當社工問及其子女的婚姻如何時,兩位老人臉上流露出滿意的笑容:“后人的感情都很好,孫輩們的感情也都特別好,現在我們都是祖祖(曾祖)了!”可見,和睦的婚姻不僅能使自己幸福一生,也能積極正面的影響著自己的子女后代。
人人都羨慕“白頭到老”的幸福婚姻,但卻鮮有人能經營好自己的婚姻。愛是相互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體貼,相互包容......愛,不是一個人的付出,唯有夫妻二人共同付出時,才能讓對方感受到愛,那樣才更有動力繼續去愛!
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領悟這份“彼此付出”的含義,成就幸福圓滿的婚姻。(社工 臧璘)
來源:奉節縣新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