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圖片_20240819144337.png (359.9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24-8-19 14:45 上傳
▲重慶市奉節職業教育中心校長薛虎(右一) 以詩為媒,以詩育人。重慶市奉節職業教育中心如何以古典詩詞滋養“明日工匠”,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日,“一技在手,一生無憂——2024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職教宣傳季”演播廳公益訪談活動正式啟動,重慶市奉節職業教育中心校長薛虎做客演播廳,分享學校文化建設方面的經驗,為全市職業院校提供有益借鑒。
微信圖片_20240819144346.png (286.5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24-8-19 14:45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0819144350.png (211.75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24-8-19 14:45 上傳
▲職教宣傳季啟動儀式現場圖片 主持人:
請對重慶市奉節職業教育中心校園文化品牌做一個簡單介紹。
薛虎:
奉節,古稱夔州,是三峽之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奉節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被譽為“中華詩城”。作為地處詩城的中等職業學校,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滋養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素養的重要源泉,更是塑造學生高尚品格、激發其創新精神的強大動力。
基于此,重慶市奉節職業教育中心于2015年確立了“詩潤匠心”的辦學理念。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利用中華詩詞中的精華,特別是三峽詩、夔州詩的豐富內涵,促進學校的文化建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詩文化浸潤滲透學生的思想行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理想精神境界和人文素養,培養出既有詩意情懷,又追求完美的大國工匠。
主持人:
那么,在打造“詩潤匠心”校園文化品牌過程中,學校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呢?
薛虎:
學校主要通過五方面對“詩潤匠心”校園文化品牌進行打造。
一是凝煉學校精神,形成“一訓三風”。學校提煉出“一訓三風”,即校訓“立德樹人,崇文尚技”,校風“務實求真,詩書生華”,教風“明道精業,博學善教”,學風“勤學精技,善知樂行”。這些精煉的表述,不僅高度概括了學校的辦學宗旨和師生風貌,更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打造詩意化的校園環境。近年來,學校加大投入力度,全方位推進詩意化的校園環境建設。結合校園自然條件與特色優勢,我們進行了科學合理的總體策劃與精心設計,建設了包括著名詩人雕塑群、校園詩詞文化長廊、詩歌文化墻等在內的隨處可見的人文景觀。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還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詩詞的熏陶與滋養。
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詩教活動。為了將“詩潤匠心”理念落到實處,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詩教活動:定期舉辦開展“詩詞誦讀”,編排“竹枝歌舞”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詩詞的魅力,提升文化素養。此外,學校還積極協助舉辦國際詩歌節等活動,進一步擴大詩教活動的影響力與輻射面。
四是優化課程體系,強化詩詞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注重將詩詞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編寫了《中華傳統道德詩詞選讀》《夔州詩詞選讀》《夔州風光文選》《古詩詞名言名句》等系列校本教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與閱讀素材。同時,在“詩潤匠心”的文化辦學理念指引下,我們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開展“詩詞沙龍”“晨讀齊誦”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此外,學校注重提煉詩詞文化中的“愛國”“敬業”“奉獻”等精神內涵,將其融入專業課程之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職業教育的有機融合與相互促進。
五是搭建平臺,促進師生交流。為激發師生的創作熱情,學校搭建了多個展示交流平臺,如成立“育才詩社”和“三峽風詩社”,出版《校園詩刊》《三峽風》等詩歌文學報,為師生提供了專業的詩詞創作與交流陣地。同時,我們還邀請專家來校指導,提升師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創作水平。這些平臺不僅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極大地激發了師生的創作熱情。
主持人:
自開始打造“詩潤匠心”文化品牌打造以來,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薛虎:
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續探索,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師生的文化素養與人文素養顯著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更加鮮明,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學校先后榮獲“中華詩教先進單位”“重慶市詩教名校”等榮譽稱號,成為區域內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
展望未來,重慶市奉節職業教育中心將繼續秉承“詩潤匠心”辦學理念,不斷優化校園文化建設路徑。一方面,學校將深入挖掘三峽文化、夔州詩詞的豐富內涵,將其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與相互促進。另一方面,學校將加強與其他學校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職業教育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
主持人:
詩詞“浸”校園,文化潤心田。重慶市奉節職業教育中心通過把中華詩詞與課堂教學、課后服務相融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中華詩詞和校園文化發展相互融通,推動學校文化建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來源:上游新聞、奉節職教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