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國家鄉村振興政策深入人心,而不法分子利用該政策以領取高額扶貧款為由,通過網絡社交平臺、郵寄快遞等方式,散播虛假信息,誘騙受害者上當。他們通常會偽造國家機關印章制作假文件,誘導被害人下載涉詐APP,加入詐騙群聊,并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騙局,騙取受害者的錢財。
微信圖片_2024-11-09_092547_278.png (137.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11-09_092538_616.png (185.8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11-09_092556_278.png (188.7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11-09_092551_574.png (67.1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奉節群眾收到的“扶貧文件”詐騙快遞 詐騙套路解析 1.誘騙上鉤:詐騙分子會通過各種方式,如電話、短信、郵件快遞等,向受害者發送虛假信息,聲稱其符合國家扶貧政策條件,可以領取高額扶貧資金,誘導被害人掃描虛假信息上附帶的二維碼或登錄詐騙鏈接。
2.建立信任:一旦受害者上鉤,詐騙分子會將其拉入一個群聊,群內都是詐騙分子的同伙或“托兒”。他們會在群聊中制造“很多人都能成功申領”的假象,騙取受害者的信任。
3.騙取信息:接下來,詐騙分子會以各種理由要求受害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敏感信息,或者讓受害者下載涉詐APP進行注冊登錄。
4.誘導轉賬:在獲取了受害者的敏感信息后,他們會以“流水不夠”、“貢獻度不夠”為由,讓受害者提供銀行賬號,他們墊資幫助受害者刷流水、刷貢獻度,受害者只需將收到的資金轉到對方指定賬戶或將資金取現后交給對方讓受害人淪為洗錢工具人;或者向被害人提供銀行卡號,誆騙被害人“繳納前置費用”,在被害人轉賬后,又以賬號錯誤、操作失誤等各種理由要求被害人繼續轉賬,導致受害人財產損失。
5.銷聲匿跡:一旦受害者將錢轉入指定賬戶或交給詐騙分子,他們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受害者的錢財也隨之損失。
警方提醒 1.提高警惕:不輕信陌生電話、短信、郵件快遞等來歷不明的信息。收到此類信息時,要保持冷靜,不要輕信其中的內容。
2.核實信息:如果收到聲稱可以領取高額扶貧資金的信息,一定要從官方平臺向有關部門致電求證,不要輕信網上非官方的報道信息。
3.保護個人信息:不要隨意向陌生人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敏感信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確保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
4.謹慎轉賬:不要輕易將錢轉入陌生人指定的賬戶。如果確實需要轉賬,一定要仔細核對對方的信息,確保轉賬安全。
5.及時報警:如果不幸被騙,一定要第一時間保留聊天記錄、交易記錄、聯系方式等證據,并立刻撥打110報警,以便警方及時介入調查,最大限度挽回損失。
來源:奉節縣公安局反詐騙中心
|
|